当前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中国电影市场,观众始终期待充足的优质供给

2022年10月09日 21:19:31     责任编辑:

  国庆档落幕。业界专家学者均持相似观点:新主流大片依然占据档期内口碑与市场高地,长假档期依然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头部档期,中国观众和中国市场始终期待更充足的优质供给。,  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影院营业率保持在80%左右,档期内共七部新片上映,包括《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搜救》四部真人剧情片以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5:我的外星朋友》等三部动画片。截至昨晚23时,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最终七天票房报收14.97亿元,总观影人次逾3500万。其中,首部外交官撤侨题材影片《万里归途》兼收业界口碑与市场认可,档期内获得10.24亿元,累计票房10.85亿元,观影人次超2500万,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并不为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看电影仍是国庆长假大众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新主流、亲情、灾难、工业、动画等类型元素也构建了市场的基本盘,但整体而言,供求两端未能实现理想最大化。,  新主流电影的拓新,将是打开市场空间的重要引擎,  无论从哪个维度评价,《万里归途》都是国庆档当之无愧的第一。影片官宣之初,撤侨题材能如何突破,不少人曾持观望态度。是创作者以题材的延展、叙事的突破、制作的精良、工业体系的成熟,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将《万里归途》称为“某种程度上超越《战狼2》的佳作”。在他看来,影片在战争场面之外,将叙事焦点对准外交官,此为撤侨题材的一次视角切换。而将成熟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人成朗构筑起人物矛盾,并使之贯穿全片成为与战争危机并置的冲突,则让撤侨故事拥有了全新的去标签化的“不完美主角叙事”。双重创新,使得该片在情感上“兼容国家安宁的可贵、战乱的可怖、外交官的艰辛、人间信任之不易、成长于危难之秋的烟火气、爱恋牵挂的人间常情、跨越种族的人道保护等”,又在视觉上同时实现了“穿越战火和荒漠”的奇观。,  《万里归途》的单片突围,或可为打开市场增量空间提供一定借鉴。在许多观众眼里,《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都有着“主旋律”的统一标签。而在学界看来,与传统主旋律有所区别,近年来相继出现的《智取威虎山》《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更准确地应被称为“新主流电影”。它们在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基础上,兼容了商业类型片与艺术性。可以说,过去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成规模“新主流大片”的崛起;与此同时,年复一年的优质“新主流电影”供给,使得观众审美不断提升。由尹鸿主编的《2022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就指出,随着主题性创作的题材空间逐渐饱和、创作惯性渐渐形成,“是否能达成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类电影的未来走向”。,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注意到今年国庆档另外两部新主流影片在高完成度与市场反响间的落差,“电影市场没有一劳永逸。新主流电影也要进行创新、进行类型拓展,通过与观众良性互动来满足新的期待和新的需求,形成‘用户黏性’。”,  观影仍是长假重要消费,多样化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可能,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观察到,长假期间,《万里归途》《平凡英雄》《搜救》三部新片均为女性用户占比更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观众在为《万里归途》买单同时,也偏爱《新神榜:杨戬》《独行月球》等上映超过30天的“旧片”。更多男性观众等待激活,这是档期内头部影片供给不够充分的市场反应;“旧片”不过气,意味着“看电影”这件事仍在不少观众的长假消费清单之列,中国电影观众始终期待优秀的国产电影。,  挑战与机遇并存,尹鸿认为:“经过几年发展,中国电影市场的长假档期容得下三到四部具有竞争力的头部制作。相应地,国庆档和春节档一样,都需要足够供给才能充分调动观众需求。如果把档期票房比作商场销售额,多样化才能带来更多可能,‘人流量’提升,才是大盘做大的根本。”,  观众对多样化的佳片永远抱有热忱,就像一部看似小众的沪剧电影所显露出的。踩着长假尾声,由上海沪剧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滕俊杰执导的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举行了首映礼。虽未正式公映,但首映场观众的反馈、创作者的独白、原型人物樊锦诗的背书,都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影片对于拓展“电影人口边界”的可能性。,  观众对多样化中国电影的热爱,也写在了时间里。2021年,《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1921》《守岛人》《中国医生》等新主流大片领衔,《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等形成了风格样式百花齐放的局面——既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关切关怀,也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类型范式和叙事框架,既体现了电影工业的逐渐成熟,也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美学自觉和文化自信——尹鸿说,这是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期待。